返回 第十九章 有情人终成眷属  大浦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壁落小说]https://wap.biqul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十九章 有情人终成眷属 (第1/3页)

    1

    病床上的陈梦蕾睡得很不踏实,嘴里隐隐约约地喊着“南南”的名字。赵海鹰陪在她身边。医生告诉赵海鹰,陈梦蕾已经来都江堰三天了,晕倒的原因是过度劳累,最终导致了低血糖。赵海鹰不知道陈梦蕾这几天到底经历了什么,他甚至不知道陈梦蕾来都江堰的事情,如果不是因为去往汶川的道路断了,临时改道来到都江堰,他根本就不可能见到陈梦蕾。

    陈梦蕾缓缓睁开眼,虚弱地问:“我这是在哪儿?”

    “医疗点。”赵海鹰有些紧张,“你昨晚晕倒了,还记得吗?”

    陈梦蕾完全没有任何记忆,她最后的记忆是在安置点。她顾不上和赵海鹰寒暄,神色慌张地拔掉了手背上的输液针:“我要去找南南。”

    手背上的针孔瞬间流出了鲜红色的血。赵海鹰一脸紧张,赶紧拦住她:“你要找谁?我去帮你找。”

    “不行,我答应了南南,可是我食言了,我没有找到她的爸爸和妈妈,她的爸爸妈妈都遇难了……”说着,泪水从陈梦蕾的眼角滑落,情绪激动起来,“海鹰,我……我不敢告诉她,我不敢说她成了孤儿……”

    赵海鹰替陈梦蕾拭去眼角的泪水,温柔地说:“这么大的灾难,这样不幸的家庭还有很多。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我们的能力去帮助他们。”见陈梦蕾的情绪有所缓和,赵海鹰继续说道,“我已经让春生哥去买机票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回上海。回到上海,我们能做的事情比留在这里更多。”这几天的经历让赵海鹰感触太大了,他感到,灾后重建,需要的不仅仅是盖房建楼,房子只能让失去家园的人们有地方住,更重要的是重建精神家园。所以赵海鹰有个想法,他想要在都江堰成立一个援建康复中心。临走之前,陈梦蕾想再去看看南南,和南南告别。

    再回到之前的帐篷,老太太不见了,南南也不见了,帐篷里都是一些陈梦蕾不认识的人。陈梦蕾神色紧张地问:“有一个小女孩,这么高,她去哪儿了?”

    一名志愿者回答:“今天早上转走了一些人,可能是送到其他安置点去了。”

    陈梦蕾一脸的失望。赵海鹰安慰她,说这也是天意,不让陈梦蕾亲口告诉南南那个噩耗。

    赵海鹰和陈梦蕾回到了上海。飞机上,陈梦蕾很少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都江堰,心事重重。

    一回到上海,赵海鹰就听说雷曼兄弟已经宣布破产,美林公司也被美国银行收购,华尔街的巨人一个接一个倒下了。这边刚刚收到消息,那边赵海鹰就接到了布朗的电话,布朗在电话里说希望和赵海鹰见一面。赵海鹰知道,布朗也坐不住了。

    布朗找赵海鹰的目的很明确,他希望和赵海鹰合作,共同在上海开创华美公司崭新的未来。

    赵海鹰心里很清楚,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华尔街甚至全美国的经济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正在发展的上海已经成了很多外国投资者的天堂。如果布朗和赵海鹰之间的合作达成,那么也就意味着华美在中国的业务将会全面展开。

    最后,他向布朗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可以把华美公司在大中华区的总部设在上海。

    俗话说,人红是非多,就在海银和华美公司的合作谈判过程中,网上却传出了“海银公司收买华美集团内部高层”的负面新闻,目标直指赵海鹰。面对这些莫须有的谣言,赵海鹰特地开了一个小型的记者见面会做出澄清。他也清楚,这些不过是竞争对手的把戏,目的很简单,就是恶意丑化海银集团。

    只不过这次的幕后黑手使用的伎俩太过幼稚,丝毫没有阻挡海银公司和华美的合作关系。几天后,美国华美贸易集团与上海海银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签约仪式正式举行。

    通过这次签约,海银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华美集团的股东,这也为海银的国际化发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同时,华美集团在海外的发展重心也会更多地放在上海。

    签约现场,查尔德一直站在观众席的最后一排。查尔德一直以为自己是华尔街最聪明的人,没想到这次居然栽在布朗身上了。直到这一刻他才明白,原来布朗在他把明诚制药的股份转让给他之前,就已经想好和赵海鹰合作了。

    他把赵海鹰的成功全部归功于运气:“赵海鹰,你的运气真好!”查尔德走向前,有些不屑地对赵海鹰说。

    赵海鹰没想到查尔德会出现在现场,他的脸上不见一丝波澜:“我不是运气好,上海是给了投资者最好的机会,但却不是投机者的天堂,这才是你我之间的区别。”

    “小心你的措辞,你没有资格跟我说这些!”查尔德怒视着赵海鹰,“如果不是陈梦蕾,你以为今天和布朗签约的人会是你吗?”

    “查尔德先生,也请你注意你的言辞。”赵海鹰语气中明显带着警告的成分。总有一天,他要把查尔德在陈梦蕾身上欠下的账讨回来。他压低了声音,带着威胁的语气,“我听说查尔德先生要回美国了,其实我们已经掌握了诽谤者的证据,如果我现在把它交给媒体朋友们,你觉得会怎么样呢?”听赵海鹰这么说,查尔德脸色苍白,愤怒地离开了。

    布朗看着查尔德的背影,曾经风光无限的查尔德,现在显得如此落寞不堪,甚至用最低级的手段去污蔑竞争对手,他感慨道:“在华尔街有太多的金融投机者,就像查尔德,他们风光无限,但好景不长。我很幸运选择了正确的合作伙伴,也许是我的父亲一直在帮助我,是他让我对上海充满了感情和期待。”

    赵海鹰好奇道:“布朗先生,您刚才说对上海有特殊的感情,是因为您的父亲吗?”

    说起父亲,布朗先生的神色柔和了下来。布朗先生向赵海鹰讲述了一个故事,原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有600万犹太人惨遭纳粹屠杀。全世界都对犹太人关上了大门,只有上海敞开了大门,庇护了两万多犹太人,布朗先生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父亲当时躲避在上海一个资本家安排的屋子里,一躲就是六年。布朗先后六次来到上海,就是希望找到当年救过父亲的那位恩人。可惜,每次都一无所获。

    “我父亲现在年迈了,我真的希望他在有生之年能完成他的心愿。”说起父亲的心愿,布朗先生显得有些难过。

    赵海鹰没想到布朗先生居然和上海有这么深的渊源,他作为上海本地人,找人这样的事情应该比布朗先生方便很多:“您有什么线索比如照片,那个房子的地址,或者那位资本家的名字什么的,都可以提供给我,我想我能帮忙的。”

    布朗先生一听赵海鹰这么说,立刻兴奋起来。那间房子的旧址他曾经去过,不过早就变成高楼了。他告诉赵海鹰,父亲当年因为避难,那个资本家给过他一件工人的衣服,这件衣服一直被布朗珍藏着。

    赵海鹰跟着布朗先生回到了他入住的酒店。布朗从一个铁皮小盒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块布片,布片上的图案已经褪色了。

    布朗解释,由于时间太长,之前的那件衣服已经损坏了,他从衣服上剪下唯一一处带有标志的地方,标志在衣袖上。他记得父亲说过,当年有两个工人来给他送过饭,都穿着同样的工人服,他相信,这个标志和那个资本家的工厂一定有关系,这也是他能提供的唯一线索。

    赵海鹰看着眼前这小小的布片,知道这是旧上海某个工厂的工作服上剪下来的。不过他认真地看了半天,却没有一点头绪。毕竟想在上海找一个几十年前的人,无疑是大海捞针。他问道:“布朗先生,您这次准备住多长时间?”

    “十天左右。”

    十天的时间,确实难度非常大。他犹豫了一下,不想让布朗先生失望而归,最后答应道:“好,布朗先生,这个布片我先借走。”

    布朗知道十天的时间希望太渺茫了,但是不管结果如何,他都十分感激赵海鹰:“我代表我的父亲、我的家人感谢你。”

    2

    告别布朗先生之后,赵海鹰来到医院看望陈建华。

    陈建华躺在手术台上,吸着氧气,昏迷着。几天前,陈建华因为脑瘤恶化住进了医院,现在正在进行手术。

    当赵海鹰匆忙地赶到医院的时候,陈建华的手术已经进行了六个多小时了,袁敏也在。陈梦蕾坐在病房里,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又坐下,显得焦躁不安。

    袁敏安抚道:“手术很复杂,手术时间长也是正常的。病房里一定要留家属,如果手术室出现什么问题,会随时呼叫病房的。你就是站在手术室门外,也什么都看不到的。”

    陈梦蕾眼睛里有泪光闪烁。之前她和医生谈过这个问题,医生说这样的手术在国内的成功率只有60%。她原本打算带陈建华去美国动手术,可是陈建华一再坚持,说就算死也要死在中国的土地上,陈梦蕾拗不过陈建华,只能顺着他。“我真不该听我爸的,我应该带他去美国做手术。”

    看着一脸憔悴的陈梦蕾,袁敏心疼。自从陈建华住进医院,陈梦蕾就一步也没有离开过医院,天天在医院陪着陈建华,吃不好,睡不好,面容憔悴,人也瘦了一圈。袁敏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过,有件事情让她也很头疼。

    袁敏把赵海鹰叫到病房外,告诉他徐珊珊回来了。说起徐珊珊,赵海鹰的思绪一下回到了好多年前。徐瀚之死后,赵海鹰一度想要和徐珊珊重新开始,没想到徐珊珊竟不辞而别,去了美国。没多久,赵海鹰就接到了徐珊珊从美国发来的离婚协议和邮件,徐珊珊告诉赵海鹰,自己在美国过得很好,还交了美国男朋友,希望赵海鹰也能找到自己的幸福。最后,赵海鹰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他和徐珊珊短暂的婚姻宣告结束了。

    “这次回来,她好像变了一个人。我听说她在美国接受了两年的抗抑郁治疗,恢复得差不多了,整个人精神挺好的。”袁敏有些担心。

    “抗抑郁治疗?”赵海鹰有些惊讶,“她之前跟我发邮件说的都是在环球旅行……”

    袁敏摇头,那些不过是徐珊珊为了让赵海鹰放心而编的谎话罢了。虽然赵海鹰和徐珊珊已经离婚,但是袁敏思考过后,还是觉得徐珊珊回来的事情不应该瞒着赵海鹰,最后她把决定权交给赵海鹰。

    “伯母,我们都应该相信珊珊,既然她能勇敢地面对自己患病的事实,能接受治疗,那么她也一定是打开了心里的那个结。这次她回来,没有主动联系我,我想我们应该尊重她的想法。”

    听着赵海鹰的话,袁敏明白了赵海鹰的态度。她的身份太特殊了,既是陈梦蕾的亲生母亲,也是徐珊珊的继母,两个人都是她的女儿,手心手背都是肉,她希望两个女儿都能够幸福。

    这时,手术室的门打开了,躺在病床上的陈建华被推了出来。主刀医生一头大汗,笑着说:“手术很顺利,病人要马上送去ICU。不要靠得太近,不要和他说话,ICU病房不能探视。”

    陈建华躺在推床上,吊着各种输液瓶。袁敏看到陈建华苍白的脸,闭着眼睛,嘴唇苍白,她用有些颤抖的手捂住了嘴,泪水滑落。

    陈梦蕾跟着推车走了几步,轻声叫道:“爸……”刚喊了一声,声音就沙哑了。

    手术虽然成功,但是陈建华还要在ICU观察72小时,才能转入普通病房。医生建议家属留下一个,陈梦蕾留了下来,让袁敏先回家。

    陈建华的手术成功,也让赵海鹰松了一口气。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帮布朗先生找到恩人。赵海鹰借着回家的工夫,把布朗先生留下的布条交给父亲,让父亲这个老上海帮忙寻人。

    赵国平接过布条,左看看右看看,嘴里还念叨着:“就这么个东西想要找到当年的人,恐怕太难了。”

    “这是当年那个资本家的工人穿过的工人服,上面这个标志是唯一的线索。”赵海鹰自然也知道不容易啊,别说是几十年前了,就是几年前的东西想找到也并非易事,上海这么多年变化这么大,他去哪儿才能找到布朗先生的恩人啊。

    “资本家?”这倒是给了赵国平一些提示,“那时候上海的资本家倒是不少。你还真可以去问一个人,说不定他会知道。”

    “谁啊?”

    “你的老师,徐敬之。”

    赵海鹰带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老师徐敬之的家。他听父亲说,徐敬之的父亲早年就是在上海开纺织厂的资本家,家产很雄厚。赵海鹰眼下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刚刚出门,他就接到了马邑的电话,原来马邑从音像资料馆那边调到了一段纪录片视频,经过反复比对,画面中有工人就穿着这样的工人服,虽然手臂上的标志很模糊,但是经过技术处理,发现就是这个标志。

    可惜的是,马邑仍然查不到这是当年的哪家工厂,不过总算是有了一点新的线索。赵海鹰把这段视频以及布条都带过去,交给徐敬之,希望能有一些眉目。

    徐敬之认真地看着电脑里的视频,又看看铁盒里的布片,有些动容。他拿出一个盒子,放到茶几上,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本相册和一本日记。相册里的照片是黑白的,上面是徐敬之的父亲和几个工人在棉纺织厂拍摄的。

    赵海鹰接过照片,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工人袖子上的标志和布条上的一模一样。“教授,这是……”赵海鹰有些激动,话都说不清了。

    “这是我的父亲……”徐敬之陷入了回忆,“我记得我父亲跟我讲过,当年那些成功获得去美国签证的人,就像中了彩票一样,因为大家都认为美国是一个很好的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也都是好国家。还有一些国家,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上海,被认为是最糟糕的选择。可上海是自由港,不需要签证,所以是犹太人可行性极高的选择去向。”

    徐敬之说的正是1943年,当时日本占领当局把无国籍难民强制迁入虹口隔离,犹太人已经趋于平静的生活就此被打破。饥荒与疾病肆虐,他们的人身自由也受到了限制。终于等到日本战败,欧洲亲人们惨遭屠杀的噩耗纷纷传来,避难上海的犹太难民才真正意识到,上海在他们生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赵海鹰没想到,这么多年,布朗先生一直寻找救他们全家的恩人,就是徐敬之教授的父亲。

    徐敬之告诉赵海鹰,这个工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biquluo.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