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0章,两大钱庄和翻脸的生死之交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壁落小说]https://wap.biqul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260章,两大钱庄和翻脸的生死之交 (第3/3页)

不可失,失不再来呀,兄台不知道前面有多少人要是存钱,存多了,只怕这钱庄不会要我们的钱啊。”

    “说是存1万钱,一年之后就能给10500钱?这又是新东西。”胡亥有的蠢蠢欲动了,根据他这一年多的经验来看,长安城出现的新事物只要能吃到第一波,赚钱是轻轻松松的。

    这戏院虽然他不赚钱了,但他手中还有十几万钱,这些钱为本金,说不定他又能撞到一个风口。

    而后他就开始了解这个钱庄是什么东西,他是不相信徐凡会送钱给百姓的,真要这样做,大汉朝廷都会破产。

    而就在这个时候,长安城传出开发钱庄分别给英国公,季国公,陈国公,吕国公贷款一亿钱,用来购买大汉的钢铁农具,工具,布匹等货物用来开发诸侯国,利息两成。

    听到这消息之后,胡亥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这钱庄是如何赚钱的了,百姓存款一年只能赚半成的利息,钱庄贷款给英布这些诸侯王,一年就能赚两成的利息,利差就有一成半。

    这是把百姓的钱借给英布这些诸侯王,钱庄光息差就能赚6000万钱,这个数字让胡亥激动无比,又学到一个新技能了,这钱庄是自己的该多好啊。

    只可惜他即便看懂钱庄运转的模式,他也做不了,他没这本钱,也没这信用。

    与此同时,宋义在自己的府邸破口大骂道:“一个放羊小儿。要是没有乃公,他还是一个傀儡。当初要不是乃公护着他,给他出谋划策,他能有现在的富贵。现在却翻脸不认人了,让他让出几个诸侯王都不肯,无耻小儿,忘恩负义。”

    宋襄无奈道:“父亲即便是骂归义侯也不能解决问题。”

    没错,又有一对生死之交,因为利益翻脸了。

    钱庄这种新型模式吸引了大量手中有闲钱的百姓,只能说长安城不愧是天子脚下有钱人真多。宋义的农业钱庄和熊心开发钱庄,几乎每天都能吸纳到几千万钱存款。

    但很快两个钱庄就走出了不同的道路了,农业钱庄存款超过了2亿之后,宋义就暂停了吸纳存款了。

    因为钱铺找不到贷款对象的话,这就是一个亏钱的买卖,而这段时间宋义派遣自己的儿子宋襄在长安县四周的县城推广农户贷,但却受到冷遇了。

    这个时代的人对印子钱感官太差,而农户又是这个世界上最保守最固执的人,只要不是活不下去,就没有几个人敢借印子钱的,因为他们知道借了这个钱就会家破人亡。

    这就导致了宋义遇到了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了,他想把钱借给那些勤劳踏实,肯干的农户。但这样的人反而不敢去借印子钱。

    而那些想要借钱的农户,基本上都是流氓之属,有钱先借再说,还是没打算还的。这种人又不是宋义想要的客户。

    于是宋义的农业钱庄只贷款出十几万钱,这点数量的贷款远远不够偿还利息,所以宋义只能先停下吸纳存款了,现在宋义最大的难题是找不到客户,把这几亿钱贷款贷出去。

    而在另一边开发钱庄的生意就红红火火,他们依旧在吸纳存款,存款的数额已经快突破10亿钱了,为此熊心还专门建立了好几个钱库以储存钱币,这事情轰动了整个长安城,开发钱庄几大钱库更是成为了长安百姓幻想之地。

    熊心也不担心客户,光英布,季布四大诸侯就贷了4亿存款了,后面还有刘邦,贾布,陈婴,许重召等诸侯要建设自己的诸侯国,这又是几亿的贷款额度。

    现在熊心只担心自己开发钱铺的存款少,不担心钱庄的存款多,光长安城的营业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开发银行了。

    现在熊心已经开始培训员工,打算在内史郡四十个县全部开办一家钱庄店面,以吸纳关中存款。

    钱庄吸纳存款已经被关中百姓看成是一种福利了,不但长安城的百姓存钱,蓝田县,高陵县,郦邑县等百姓也纷纷跑到长安城存款,并且请求熊心在自己的家乡开办钱庄。

    一个暂停存款,一个还在吸纳存款,双方的差距就拉大了,现在农业钱庄的名声连开发钱庄名声的十分之一都没有,长安城的普通百姓都知道农业钱庄不如开发钱庄。

    眼看着农业钱庄这样下去要亏的关门了,于是宋义就是找到熊心,想让他让出一点诸侯的客户,好让他的农业钱庄也消耗一些存款。

    本来宋义认为这是一件小事情,以他和熊心生死之交的关系,让出几个客户这能算事。

    结果却是宋义万万没想到的,熊心居然不让,还说天子定下开发钱庄的名字,就是让他的钱庄帮助诸侯开发诸侯国的,宋义农业钱庄,天子就是让他给农户贷款的,当初天子也是这样说的。你现在让农业钱庄做诸侯的生意,这就违背了天子的本意了,这种事情他是万万不敢干的。

    宋义大怒,认为熊心这是在见死不救,双方就这样闹翻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