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壁落小说]https://wap.biqul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302章、沸腾的大明 (第1/3页)
殿试刚刚结束,今年的武举乡试恩科已经陆续在一些地方开始举行。
大明的武举制度早已确定,正德年间的规矩是:武举人,各地都配了额度。
首先是亲军系统,两京都有武学,亲卫军里有大量低层的总旗、小旗官以及还没长成入职的舍人、舍余都有参加资格。两京武学,名额五十;其他未入学的在职总旗官、小旗官、舍人、舍余,共二十个武举人名额。
然后是南北两直隶诸卫所,特殊的辽东、万全、两都司,加上最靠近边疆的山西行都司,都有三十个名额。其余各省及其他专设的行都司、留守司,名额在十到二十个不等。
最后则是民间,舍人是军官子弟,舍余是军籍家庭中的其余男丁。这民间,指的是军籍以外的人。这样身份一同参加的武举乡试,南北直隶各有二十个武举名额,其余诸省各十个。
武举乡试的筹备需要时间,最先动起来的,自然是最早知道消息的北京亲军体系和北直隶、山东、山西、辽东、河北等等这些近的地方。
张孚敬很清楚皇帝将来要开疆拓土的雄心,已经“毁了”曲阜孔家的他,如今显得更加“野蛮”。
“孙武、孙膑、吴起、田单、蒙恬、彭越、陈汤、诸葛亮、太史慈、于禁、王猛、李勣、秦琼、程知节、辛弃疾……”张孚敬嘴里滔滔不绝地说出这些名字,而后在山东新筹建起来的省务会议上说道,“本督来到山东年余,深感山东百姓实在深明大义,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此等人杰地灵所在,恰逢大世,正是英雄辈出之时!”
顿了顿之后便道:“今非昔比,军制在改,武举、武进士、武状元,哪个不比以前更可称前途远大、光宗耀祖?今年乡试恩科,诸卫将官大比,山东岂甘寂寞?陛下之天恩、圣谕,务必宣至诸卫、诸府州县。其余不论,只要取中武举,便是会试折戟,山东营将、治安司局署,本督也会留足至少十五个官位,七品至五品不等!”
戚景通听得两眼发亮。
高品官员,虽说张孚敬没这个权力直接任命,但那低品的,只要他和张孚敬一同举荐,便堪称稳得很。
山东是新法第二个试行的省份,卫所改为向募兵的山东营和治安司两个系统分流,山东也是第一批。
高官厚禄为赏,于他们来说,都是提携之恩、收拢人心的好工具。
只要在山东的武举乡试里冒头了,那就是很不错的起点。如果武举会试再中,那更不得了。而若殿试夺魁,更入了天子青眼、武英殿赐宴!
会议开完,是要各级官员分军民两条线先去宣传,让人报名。
山东民风彪悍吗?
不能简单地这样说。张孚敬那句话说得很对,山东是文教昌明之地,其实百姓很守礼、很服管。因此,忠义文化也很足,若出于公,山东人并不畏战。
只要皇帝和朝廷为从军这条路挖宽了上升的通道,实在有大量底层的官兵和百姓愿意试一试。
但从了军,便是军籍。
军队系统里的宣传好说,针对普通百姓的宣传,仍旧面临着相当大的怀疑。
“如今乡试不也年年都有恩科吗?当兵哪里是好出路,你没见中了个秀才,想当官可以去县里,不想当官也好做个乡贤!”
面对自家半大小子兴冲冲地回家说这个事,老父亲气不打一处来:“若考中了,家里代代都要有男丁从军!陛下和张督台为什么开这么高的赏格?要卖命的!老子还指望你传宗接代,别哪天就死在外面了!”
“……可以去县里治安署啊。”
“别听那些鬼话!官那么好当?咱家有什么门路?有什么关系?说得好听,还不就是县衙里的班头小吏?听老子的!县尊老爷面前,秀才都比千户老爷有面子!千户老爷,那可是正五品!”
重文轻武这么多年了,这样的场面不知道在多少地方上演着。
年轻人有热血,年老的阅历多。
民间百姓的乡试是由布政使司参与组织的,山东布政使安排了人专门忙这件事。但时间来到了四月初五,距离武举乡试举办的时间已经只有一个多月了,各县的报名情况仍不容乐观。
还得留下考试组织和考生赶到济南的时间,实际的报名时间已经不足二十天。
“藩台,多的只十余人,最少的还只有五人。不说千里挑一,难不成我们这十个名额,便只从这总共百余人里选出?”
从历年每一科武进士整个大明都只能选出数十人就看得出来,武举一向有多么不受欢迎,基本上都是卫所体系内某些有上进心的或者想镀金的官兵才会去去参加。
现在哪怕给出了很诱人的赏格,但面对同样“扩招”了的文举,武举仍旧受着歧视。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样的观念已经存在了这么久,哪有那么容易轻易改变?
“……还有二十余日,行文各府州县,各县不得少于二十员,各府辖州不得少于三十员。”
只能下死任务,哪怕他们拉些人来凑数,也别让省里武举乡试的场面太难看——京里,管辖山东都司的左军都督府的左都督是崔元。
他是驸马,是京山候,更是参策,是参策当中代表军方的首要重臣,是绝不会改变立场的忠实帝党!
山东武举恩科,左军都督府会派一个正二品的都督佥事专门过来主考的!
武举乡试不像文举乡试那样还需要秀才的生员身份,届时若除了卫所官兵,整个山东民间只有稀稀拉拉百余人应试,那岂不是难看?
负责此事的藩台参政很忧心:“若各县胡乱拉些人来凑数,届时弓马不熟,场面岂非更难看?”
“……督台都允了十五个官位!这些愚民!”
布政使司衙门里不知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正在愁着,书办走进了官厅:“藩台大人,新一期的《明报》送到了。”
“先搁在一旁。”
“藩台大人。”书办却没挪脚,“殿试结果出来了,状元是常州唐顺之。报上,有状元、榜眼、探花的文章。另外,还有一则消息。明年二月,要办制科。定国安民、靖国武略两科,各科魁首……封伯!”
“什么?”山东左布政使胡须都抖了起来,忘情地站起来,“封伯?拿来我看!”
状元是谁,他倒并不是那么急着关心。
但是居然要开制科,而且这两科魁首竟许了伯爵之位,这实在是骇人听闻。
新的报纸拿到了他手上,他摊开之后,眼睛却先被头版头条上的殿试策题给吸引住了。
细看一眼之后,他不禁轻吸一口凉气:“……竟如此之难?”
该参政也将脑袋凑了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biquluo.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