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九十章:新貌  犁汉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壁落小说]https://wap.biqul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四百九十章:新貌 (第3/3页)

也看到了,这些政策无不都是在鼓励生产,只要这些政策扎扎实实的落实下来,可以预见的是,整个河北将遍地沃野,成为真正的天府之国。

    卢毓也是北人,还是个比较有理想,能爱民的北人。

    所以他很自然就对泰山军的这些政策充满了好感。

    但卢毓的身份注定不能加入泰山军,对于这些,他更要以一种敌对立场去看待。

    而换一个立场来看这些事,他就看出了一些厉害的地方。

    这些河北黔首们一旦在生产生活中都听泰山军的,那这种意识就会扎根到他们的灵魂里。

    可能这些人自己都不知道,随着这些种种政策的落实,他们将不可避免的变成泰山军的模样。

    他们不再是赵人、魏人、中山人这些地域身份,而统一成了泰山军治下的新民户。

    之后三人再次启程,他们的河北之旅还未结束。

    他们又在巨鹿郡的某一个靠近大野泽的里社看到一幕诉讼场面。

    诉讼的事无非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主持诉讼的人却不同。

    过往,在汉室,主持这些诉讼事的都是地方上的贤者三老。但现在统统都是那些黄衣的乡社吏。

    这些乡吏们通过这些诉讼去巩固着他们的权威。而他们对诉讼的处理也成了他们名声的试金石。

    县上面的巡查在考核这些乡吏们的时候,普遍都是从这些诉讼入手。如此,这些乡吏们也普遍秉公断讼,形成了一个好的循环。

    以上的两种卢毓还能理解,毕竟说白了就是代替了过去乡贤们的作用。

    但后面他在魏郡一带看到的事情则完全出乎了卢毓的想象。

    魏郡是泰山军的京畿郡,是泰山军的核心区。

    在这片地方的乡社就出现了一个崭新的东西,那就是谕教使。

    他们走在道上,总能看到一些人手拿黄纸给全社老幼宣读一些教谕。

    卢毓他们听过,其内容无非就是一些那贼魁张冲的日常语录,他对事物的看法,他对群体的认识,有对某一案的评价。

    甚至有些内容还是关于泰山军的主张、各地的情况、政策的目的。而当中讲的最多的还是一个,那就是:

    “农民要翻身!”

    这些东西听着都是比较新颖的,然后就用谕教使讼传各地,使人读诵。

    这种宣教,简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想来三代之治也不过如此,而现在的河北,一个所谓的贼寇却做到了。

    以上种种事情都让卢毓默然。

    因为他明白,汉室再也收不回河北了。因为它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之后,很自然的,卢毓就将自己的一路体悟都和两位师兄分享了。

    郑益自无不可,只是默默吸收这话里面的可取处。

    而刘德然却对卢毓的话嗤之以鼻。

    和卢毓的评价不同,刘德然对于这种以吏治地方充满了厌恶,认为是打破过往里社的道德和团结。

    他所看到的河北乡野,到处都是背叛和告发,小人通过背刺里社的长者而跃居其上,是一种道德的沦丧。

    在刘德然看来,过去的乡野才是符合道德的。

    上面对乡野无为而治,而地方上则由有道德的长者来负责,而汉室对这些人则充满了信任,很少干涉。

    而且刘德然也不是什么腐儒,他认为过去的乡贤们更能保护地方。

    因为乡贤们之所以贤就是立足于地方乡社,他们靠着道德、财富、地位而获得黔首们的信任。

    所以乡贤们知道自己的权力来源于下,所以更能为这些人负责。

    而如泰山军这些流吏呢?各个宛如虎狼,对地方上毫无感情和连接。屡屡大兴水利,不爱惜民力。

    在刘德然看来,这就是因为这些地方乡社吏的权力是来源于上的,这些卑贱的黔首们哪有恩德于地方,其能号令地方全靠背后的泰山军撑腰。

    而这些小人们也明白这点,所以阿谀媚上,毫不爱惜下民。

    这就是刘德然所鄙夷的,他以人心丧乱,道德末世来形容如今的河北。

    如此,刘德然和卢毓看到了完全不同的河北面貌,他们谁又是对的呢?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