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壁落小说]https://wap.biqul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五百五十七章双管齐下 (第3/3页)
,传到众女的耳朵中。
何氏撩起纱帘一角,看着那金光闪闪的匾额,心中微微叹息,要不是自己是个女人,这棉行会首怎会被卢歆得去。
杨湫大快朵颐,边吃边赞道:「这鹅块肉质鲜嫩,汤色清醇,着实不错。石凉粉也不错,清爽滑
口,好吃。」
庆裕酒楼是杨家产业,何氏放下纱帘,拿起一双新箸夹了块鳝鱼到杨湫的碟中,笑道:「姑奶奶尝尝这腊肉闷鳝鱼,补血养颜呢。」
杨湫尝了尝,道:「这几道菜合奴的胃口,何氏你让后厨把方子记下,奴带回去让厨子做了让娘也尝尝。」
赵萱娇笑道:「湫儿你再吃就要胖成猪了,等你家沈郎回来说不定要嫌弃你。」
「他敢」,杨湫瞪起眼,娇声嗔道,可是手中筷子却放了下来,看着满桌好菜叹了口气,端起茶喝了两口。
张兰抿嘴笑笑,道:「这棉行早两天便放出风声说以十五钱每斤收购市面上的棉花,听说以后棉衣、棉布都要他们定价。」
杨湫捏着杯子轻笑道:「就凭他们也想把持棉价,要知道最大的棉商可是我们,他们议价敢不先经过我们。」
何氏知道官字两张口,棉行若想在雍公治下做生意,自然要看雍公的脸色行事,自家郎君和眼前这位姑奶奶才是棉行真正的掌舵人。
她知道棉行议定每斤十五钱的棉花价事先禀报过杨安深,自家夫君则是同这位姑奶奶商议过后才发话认可的。
方才听杨湫讲,这伙棉行的人主要是前往江南一带发展,将来这些人会在江南买地种棉建织场,所得的棉品也在江南一带贩卖,应该对当地的影响不大。
何氏隐约觉得背后隐藏着什么东西,只是她一个妇道人家懒得想那么多,自家只要紧跟着姑奶奶就不用发愁其他。
夹起一块鱼肉,何氏殷勤地劝道:「姑奶奶尝尝这筒鱼,吃了不发胖的。」
赵萱笑吟吟地道:「眼下咱们收了几十万斤棉了,纺机和织机也到了,该招人织布了。」
五天后,义阳郡成立棉行的消息被收棉人传到了汝南新息城南吴家村,吴陈氏妯里也听说了,那里的棉价十五钱一斤,比新息集市上高出五钱,不少人准备将棉花装船运往平阳卖。
还没动身,新息棉价就回涨到十二钱,隔天便是十三钱,再过两天便是十五钱了。原本发愁的种棉人脸上有了些笑容,照这个趋势棉价说不定还能涨到二十钱。
吴王氏开始嘀咕当初不该听嫂子的话,把三千多斤棉花都卖给了官府,不然哪怕每斤多涨个一两文,也是不小的数目。
数日后,长长的运棉队开始南下前往寻阳,万畅放下车帘,牛车随着运棉队开始驱动。
万畅是棉行的理事,他的三弟在寻阳郡作主簿,此次他受众人所托前往寻阳募工建织场,若是事情顺利下一步将在江州购田,逐步向豫州、徐扬交广等地发展。
一场棉事,牵连着千千万万人心,少有人知,一场灭国的经济战悄然拉开了帷幕。
「注:「行」作为行业的出现最早见于隋朝,唐杜宝《大业杂记》隋代见闻:「……丰都市,周八里,通门十二,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太平广记》里记述的唐代苏州的「金银行」、襄阳的「衣帽行」,《酉阳杂俎》描述扬州「鱼行、麸行」,《房山石经》记载范阳郡有白米行、大米行、粳米行、炭行、生铁行、绢行、小彩行、丝帛行,涿州肉行、果子行、椒笋行、染行、靴行、杂货行,幽州***、磨行等。这些「行」,就是同类商店聚集的街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